冒泡排序算法(超级详细,图文并茂)
冒泡排序是所有排序算法中最简单、最易实现的算法,有时也称为起泡排序算法。
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n 个数据进行排序,实现思路是:从待排序序列中找出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这样的操作执行 n-1 次,最终就可以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举个例子,对 {14, 33, 27, 35, 10} 序列进行升序排序(由小到大排序),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是:
由此,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有序序列 {10, 14, 27, 33, 35}。
那么,如何从待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大(或最小)的值呢?以找最大值为例,遍历待排序序列,过程中不断地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值,如果后者比前者的值小就交换它们的位置。遍历完成后,最后一个元素就是当前待排序序列中最大的。
例如,从 {14, 33, 27, 35, 10} 中找到最大值 35 的过程如下:
1) 比较 14 和 33 的大小,显然后者更大,不需要交换它们的位置,序列不发生改变。
2) 比较 33 和 27 的大小,前者大于后者,交换它们的位置,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
3) 比较 33 和 35 的大小,后者更大,不需要交换它们的位置,序列不发生改变。
4) 比较 35 和 10 的大小,前者大于后者,交换它们的位置,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序列中值最大的元素 35 被移动到了序列的末尾。整个查找最大值的过程中,最大的元素就像水里的气泡一样,一点一点地“冒”了出来,这也是将该算法命名为冒泡排序算法的原因。
采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从 {14, 27, 33, 10} 中找到最大值 33。找到 33 后的新序列为:
从 {14, 27, 10} 中找到最大值 27 后,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
从 {14, 10} 中找到最大值 14 后,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
如下是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14, 33, 27, 35, 10} 完成升序排序的C语言程序:
如下是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14, 33, 27, 35, 10} 完成升序排序的 Java 程序:
如下是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14, 33, 27, 35, 10} 完成升序排序的 Python 程序:
以上程序的输出结果均为:
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n 个数据进行排序,实现思路是:从待排序序列中找出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这样的操作执行 n-1 次,最终就可以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举个例子,对 {14, 33, 27, 35, 10} 序列进行升序排序(由小到大排序),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是:
- 从 {14, 33, 27, 35, 10} 中找到最大值 35;
- 从 {14,33,27,10} 中找到最大值 33;
- 从 {14, 27, 10} 中找到最大值 27;
- 从 {14, 10} 中找到最大值 14。
由此,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有序序列 {10, 14, 27, 33, 35}。
那么,如何从待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大(或最小)的值呢?以找最大值为例,遍历待排序序列,过程中不断地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值,如果后者比前者的值小就交换它们的位置。遍历完成后,最后一个元素就是当前待排序序列中最大的。
例如,从 {14, 33, 27, 35, 10} 中找到最大值 35 的过程如下:
1) 比较 14 和 33 的大小,显然后者更大,不需要交换它们的位置,序列不发生改变。
2) 比较 33 和 27 的大小,前者大于后者,交换它们的位置,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
3) 比较 33 和 35 的大小,后者更大,不需要交换它们的位置,序列不发生改变。
4) 比较 35 和 10 的大小,前者大于后者,交换它们的位置,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序列中值最大的元素 35 被移动到了序列的末尾。整个查找最大值的过程中,最大的元素就像水里的气泡一样,一点一点地“冒”了出来,这也是将该算法命名为冒泡排序算法的原因。
采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从 {14, 27, 33, 10} 中找到最大值 33。找到 33 后的新序列为:
从 {14, 27, 10} 中找到最大值 27 后,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
从 {14, 10} 中找到最大值 14 后,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
所有比 10 大的数都被一一找到,所以 10 必然是最小的数,这也是为什么“对 n 个数据进行排序,找最大值的过程只重复 n-1 次”的原因。
冒泡排序算法的具体实现
如下是冒泡排序算法实现升序排序的伪代码:Bubble_sort(list): // list 表示待排序序列 for i <- 0 to length(list)-1: // 对于元素个数为 n 的 list 序列,需遍历 n-1 次,这里用 [0,length(list)-1) 表示。 for j <- 1 to length(list) - i: // 从第 1 个元素开始遍历,遍历区间为 [1,length(list)-i)。 if list[j] > list[j+1]: // 若进行降序排序,则改成 < 小于号 swap(list[j] , list[j+1]) // 交换 2 个相邻元素的位置 return list // 返回排好序的序列根据伪代码,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
。如下是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14, 33, 27, 35, 10} 完成升序排序的C语言程序:
#include<stdio.h> #define N 5 //设定待排序序列中的元素个数 //实现冒泡升序排序算法的函数,list[N] 为待排序数组 void Bubble_sort(int list[N]) { int i, j; int temp = 0; // N 个元素,遍历 N-1 次 for (i = 0; i < N - 1; i++) { // 从第 1 个元素开始遍历,遍历至 N-1-i for (j = 0; j < N - 1 - i; j++) { //比较 list[j] 和 list[j+1] 的大小 if (list[j] > list[j + 1]) { //交换 2 个元素的位置 temp = list[j]; list[j] = list[j + 1]; list[j + 1] = temp; } } } } int main() { int i = 0; int list[N] = { 14,33,27,35,10 }; Bubble_sort(list); //输出已排好序的序列 for (i = 0; i < N; i++) { printf("%d ", list[i]); } return 0; }
如下是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14, 33, 27, 35, 10} 完成升序排序的 Java 程序: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_sort(int[] list) { int length = list.length; // length 个元素,遍历 length-1 次 for (int i = 0; i < length-1; i++) { // 从第 1 个元素开始遍历,遍历至 length-1-i for (int j = 0; j < length - 1 - i; j++) { // 比较 list[j] 和 list[j++] 的大小 if (list[j] > list[j + 1]) { // 交换 2 个元素的位置 int temp = list[j]; list[j] = list[j + 1]; list[j + 1] = temp;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list = { 14, 33, 27, 35, 10 }; Bubble_sort(list); // 输出已排好序的序列 for (int i = 0; i < list.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ist[i] + " "); } } }
如下是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14, 33, 27, 35, 10} 完成升序排序的 Python 程序:
#待排序序列 list = [14,33,27,35,10] def Bubble_sort(): #序列中有 n 个元素,就遍历 n-1 遍 for i in range(len(list-1)): #从第 1 个元素开始遍历,比那里至 len(list)-1-i for j in range(len(list)-1-i): #比较两个相邻元素的大小 if list[j] > list[j+1]: #交换 2 个元素的位置 list[j],list[j+1] = list[j+1],list[j] Bubble_sort() for i in list: print(i,end=" ")
以上程序的输出结果均为:
10 14 27 3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