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算法(普里姆算法)详解
了解了什么是最小生成树后,本节为您讲解如何用普里姆(prim)算法查找连通网(带权的连通图)中的最小生成树。
普里姆算法查找最小生成树的过程,采用了贪心算法的思想。对于包含 N 个顶点的连通网,普里姆算法每次从连通网中找出一个权值最小的边,这样的操作重复 N-1 次,由 N-1 条权值最小的边组成的生成树就是最小生成树。
那么,如何找出 N-1 条权值最小的边呢?普里姆算法的实现思路是:
举个例子,下图是一个连通网,使用普里姆算法查找最小生成树,需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图 1 连通网
1) 将图中的所有顶点分为 A 类和 B 类,初始状态下,A = {},B = {A, B, C, D, S, T}。
2) 从 B 类中任选一个顶点,假设选择 S 顶点,将其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B = {A, B, C, D, T}。从 A 类的 S 顶点出发,到达 B 类中顶点的边有 2 个,分别是 S-A 和 S-C,其中 S-A 边的权值最小,所以选择 S-A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将 A 顶点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 A},B = {B, C, D, T}。
图 2 S-A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
3) 从 A 类中的 S、A 顶点出发,到达 B 类中顶点的边有 3 个,分别是 S-C、A-C、A-B,其中 A-C 的权值最小,所以选择 A-C 组成最小生成树,将顶点 C 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 A, C},B = {B, D, T}。
图 3 A-C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
4) 从 A 类中的 S、A、C 顶点出发,到达 B 类顶点的边有 S-C、A-B、C-B、C-D,其中 C-D 边的权值最小,所以选择 C-D 组成最小生成树,将顶点 D 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 A, C, D},B = {B, T}。
图 4 C-D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
5) 从 A 类中的 S、A、C、D 顶点出发,到达 B 类顶点的边有 A-B、C-B、D-B、D-T,其中 D-B 和 D-T 的权值最小,任选其中的一个,例如选择 D-B 组成最小生成树,将顶点 B 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 A, C, D, B},B = {T}。
图 5 D-B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
6) 从 A 类中的 S、A、C、D、B 顶点出发,到达 B 类顶点的边有 B-T、D-T,其中 D-T 的权值最小,选择 D-T 组成最小生成树,将顶点 T 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 A, C, D, B, T},B = {}。
图 6 D-T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
7) 由于 B 类中的顶点全部移到了 A 类,因此 S-A、A-C、C-D、D-B、D-T 组成的是一个生成树,而且是一个最小生成树,它的总权值为 17。
图 7 最小生成树
如下是使用普里姆算法在图 1 所示的连通网中查找最小生成树的 C 语言程序:
如下是使用普里姆算法在图 1 所示的连通网中查找最小生成树的 Java 程序:
如下是使用普里姆算法在图 1 所示的连通网中查找最小生成树的 Python 程序:
图 1 连通网中的顶点 A、B、C、D、S、T 分别用 1~6 的数字表示,上面程序的运行结果均为:
普里姆算法查找最小生成树的过程,采用了贪心算法的思想。对于包含 N 个顶点的连通网,普里姆算法每次从连通网中找出一个权值最小的边,这样的操作重复 N-1 次,由 N-1 条权值最小的边组成的生成树就是最小生成树。
那么,如何找出 N-1 条权值最小的边呢?普里姆算法的实现思路是:
- 将连通网中的所有顶点分为两类(假设为 A 类和 B 类)。初始状态下,所有顶点位于 B 类;
- 选择任意一个顶点,将其从 B 类移动到 A 类;
- 从 B 类的所有顶点出发,找出一条连接着 A 类中的某个顶点且权值最小的边,将此边连接着的 A 类中的顶点移动到 B 类;
- 重复执行第 3 步,直至 B 类中的所有顶点全部移动到 A 类,恰好可以找到 N-1 条边。
举个例子,下图是一个连通网,使用普里姆算法查找最小生成树,需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图 1 连通网
1) 将图中的所有顶点分为 A 类和 B 类,初始状态下,A = {},B = {A, B, C, D, S, T}。
2) 从 B 类中任选一个顶点,假设选择 S 顶点,将其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B = {A, B, C, D, T}。从 A 类的 S 顶点出发,到达 B 类中顶点的边有 2 个,分别是 S-A 和 S-C,其中 S-A 边的权值最小,所以选择 S-A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将 A 顶点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 A},B = {B, C, D, T}。
图 2 S-A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
3) 从 A 类中的 S、A 顶点出发,到达 B 类中顶点的边有 3 个,分别是 S-C、A-C、A-B,其中 A-C 的权值最小,所以选择 A-C 组成最小生成树,将顶点 C 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 A, C},B = {B, D, T}。
图 3 A-C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
4) 从 A 类中的 S、A、C 顶点出发,到达 B 类顶点的边有 S-C、A-B、C-B、C-D,其中 C-D 边的权值最小,所以选择 C-D 组成最小生成树,将顶点 D 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 A, C, D},B = {B, T}。
图 4 C-D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
5) 从 A 类中的 S、A、C、D 顶点出发,到达 B 类顶点的边有 A-B、C-B、D-B、D-T,其中 D-B 和 D-T 的权值最小,任选其中的一个,例如选择 D-B 组成最小生成树,将顶点 B 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 A, C, D, B},B = {T}。
图 5 D-B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
6) 从 A 类中的 S、A、C、D、B 顶点出发,到达 B 类顶点的边有 B-T、D-T,其中 D-T 的权值最小,选择 D-T 组成最小生成树,将顶点 T 从 B 类移到 A 类,A = {S, A, C, D, B, T},B = {}。
图 6 D-T 边组成最小生成树
7) 由于 B 类中的顶点全部移到了 A 类,因此 S-A、A-C、C-D、D-B、D-T 组成的是一个生成树,而且是一个最小生成树,它的总权值为 17。
图 7 最小生成树
普里姆算法的具体实现
接下来,我们将给出实现普里姆算法的 C、Java、Python 程序,程序中有详尽的注释,您可以借助编译器一边运行程序一边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彻底搞清楚普里姆算法是如何找到最小生成树的。如下是使用普里姆算法在图 1 所示的连通网中查找最小生成树的 C 语言程序:
#include<stdio.h> #define V 6 // 记录图中顶点的个数 typedef enum { false, true } bool; //查找权值最小的、尚未被选择的顶点,key 数组记录了各顶点之间的权值数据,visited数组记录着各个顶点是否已经被选择的信息 int min_Key(int key[], bool visited[]) { int min = 2147483647, min_index; //遍历 key 数组使用,min 记录最小的权值,min_index 记录最小权值关联的顶点 //遍历 key 数组 for (int v = 0; v < V; v++) { //如果当前顶点为被选择,且对应的权值小于 min 值 if (visited[v] == false && key[v] < min) { //更新 min 的值并记录该顶点的位置 min = key[v]; min_index = v; } } //返回最小权值的顶点的位置 return min_index; } //输出最小生成树 void print_MST(int parent[], int cost[V][V]) { int minCost = 0; printf("最小生成树为:\n"); //遍历 parent 数组 for (int i = 1; i < V; i++) { //parent 数组下标值表示各个顶点,各个下标对应的值为该顶点的父节点 printf("%d - %d wight:%d\n", parent[i] + 1, i + 1, cost[i][parent[i]]);//由于数组下标从 0 开始,因此输出时各自 +1 //统计最小生成树的总权值 minCost += cost[i][parent[i]]; } printf("总权值为:%d", minCost); } //根据用户提供了图的信息(存储在 cost 数组中),寻找最小生成树 void find_MST(int cost[V][V]) { //key 数组用于记录 B 类顶点到 A 类顶点的权值 //parent 数组用于记录最小生成树中各个顶点父节点的位置,便于最终生成最小生成树 //visited 数组用于记录各个顶点属于 A 类还是 B 类 int parent[V], key[V]; bool visited[V]; // 初始化 3 个数组 for (int i = 0; i < V; i++) { key[i] = 2147483647; // 将 key 数组各个位置设置为无限大的数 visited[i] = false; // 所有的顶点全部属于 B 类 parent[i] = -1; // 所有顶点都没有父节点 } // 选择 key 数组中第一个顶点,开始寻找最小生成树 key[0] = 0; // 该顶点对应的权值设为 0 parent[0] = -1; // 该顶点没有父节点 // 对于 V 个顶点的图,最需选择 V-1 条路径,即可构成最小生成树 for (int x = 0; x < V - 1; x++) { // 从 key 数组中找到权值最小的顶点所在的位置 int u = min_Key(key, visited); // 该顶点划分到 A 类 visited[u] = true; // 由于新顶点加入 A 类,因此需要更新 key 数组中的数据 for (int v = 0; v < V; v++) { // 如果类 B 中存在到下标为 u 的顶点的权值比 key 数组中记录的权值还小,表明新顶点的加入,使得类 B 到类 A 顶点的权值有了更好的选择 if (cost[u][v] != 0 && visited[v] == false && cost[u][v] < key[v]) { // 更新 parent 数组记录的各个顶点父节点的信息 parent[v] = u; // 更新 key 数组 key[v] = cost[u][v]; } } } //根据 parent 记录的各个顶点父节点的信息,输出寻找到的最小生成树 print_MST(parent, cost); } // main function int main() { int p1, p2; int wight; int cost[V][V] = { 0 }; printf("输入图(顶点到顶点的路径和权值):\n"); while (1) { scanf("%d %d", &p1, &p2); //如果用户输入 -1 -1,表示输入结束 if (p1 == -1 && p2 == -1) { break; } scanf("%d", &wight); cost[p1 - 1][p2 - 1] = wight; cost[p2 - 1][p1 - 1] = wight; } // 根据用户输入的图的信息,寻找最小生成树 find_MST(cost); return 0; }
如下是使用普里姆算法在图 1 所示的连通网中查找最小生成树的 Java 程序: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prim { static int V = 6; public static int min_Key(int []key,boolean []visited) { //遍历 key 数组使用,min 记录最小的权值,min_index 记录最小权值关联的顶点 int min = 2147483647,min_index = 0; //遍历 key 数组 for (int v = 0; v < V; v++) { //如果当前顶点为被选择,且对应的权值小于 min 值 if (visited[v] == false && key[v] < min) { //更新 min 的值并记录该顶点的位置 min = key[v]; min_index = v; } } //返回最小权值的顶点的位置 return min_index;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_MST(int []parent, int [][]cost) { int minCost = 0; System.out.println("最小生成树为:"); //遍历 parent 数组 for (int i = 1; i < V; i++) { //parent 数组下标值表示各个顶点,各个下标对应的值为该顶点的父节点 System.out.println((parent[i]+1)+" - "+(i+1)+" wight:"+cost[i][parent[i]]);//由于数组下标从 0 开始,因此输出时各自 +1 //统计最小生成树的总权值 minCost += cost[i][parent[i]]; } System.out.print("总权值为:"+minCost); } public static void find_MST(int [][]cost) { //key 数组用于记录 B 类顶点到 A 类顶点的权值 //parent 数组用于记录最小生成树中各个顶点父节点的位置,便于最终生成最小生成树 //visited 数组用于记录各个顶点属于 A 类还是 B 类 int []parent = new int[V]; int []key = new int[V]; boolean []visited=new boolean[V]; // 初始化 3 个数组 for (int i = 0; i < V; i++) { key[i] = 2147483647; // 将 key 数组各个位置设置为无限大的数 visited[i] = false; // 所有的顶点全部属于 B 类 parent[i] = -1; // 所有顶点都没有父节点 } // 选择 key 数组中第一个顶点,开始寻找最小生成树 key[0] = 0; // 该顶点对应的权值设为 0 parent[0] = -1; // 该顶点没有父节点 // 对于 V 个顶点的图,最需选择 V-1 条路径,即可构成最小生成树 for (int x = 0; x < V - 1; x++) { // 从 key 数组中找到权值最小的顶点所在的位置 int u = min_Key(key, visited); // 该顶点划分到 A 类 visited[u] = true; // 由于新顶点加入 A 类,因此需要更新 key 数组中的数据 for (int v = 0; v < V; v++) { // 如果类 B 中存在到下标为 u 的顶点的权值比 key 数组中记录的权值还小,表明新顶点的加入,使得类 B 到类 A 顶点的权值有了更好的选择 if (cost[u][v] != 0 && visited[v] == false && cost[u][v] < key[v]) { // 更新 parent 数组记录的各个顶点父节点的信息 parent[v] = u; // 更新 key 数组 key[v] = cost[u][v]; } } } //根据 parent 记录的各个顶点父节点的信息,输出寻找到的最小生成树 print_MST(parent, co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cost = new int[V][V]; System.out.println("输入图(顶点到顶点的路径和权值):");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 (true) { int p1 = sc.nextInt(); int p2 = sc.nextInt(); // System.out.println(p1+p2); if (p1 == -1 && p2 == -1) { break; } int wight = sc.nextInt(); cost[p1-1][p2-1] = wight; cost[p2-1][p1-1] = wight; } // 根据用户输入的图的信息,寻找最小生成树 find_MST(cost); } }
如下是使用普里姆算法在图 1 所示的连通网中查找最小生成树的 Python 程序:
V = 6 #图中顶点的个数 cost = [[0]*V for i in range(V)] print("输入图(顶点到顶点的路径和权值):") while True: li = input().split() p1 = int(li[0]) p2 = int(li[1]) if p1 == -1 and p2 == -1: break wight = int(li[2]) cost[p1-1][p2-1] = wight cost[p2-1][p1-1] = wight #查找权值最小的、尚未被选择的顶点,key 列表记录了各顶点之间的权值数据,visited列表记录着各个顶点是否已经被选择的信息 def min_Key(key,visited): #遍历 key 列表使用,min 记录最小的权值,min_index 记录最小权值关联的顶点 min = float('inf') min_index = 0 #遍历 key 列表 for v in range(V): #如果当前顶点为被选择,且对应的权值小于 min 值 if visited[v] == False and key[v]<min: #更新 min 的值并记录该顶点的位置 min = key[v] min_index=v #返回最小权值的顶点的位置 return min_index #输出最小生成树 def print_MST(parent,cost): minCost=0 print("最小生成树为:") #遍历 parent 列表 for i in range(1,V): #parent 列表下标值表示各个顶点,各个下标对应的值为该顶点的父节点 print("%d - %d wight:%d"%(parent[i]+1, i+1, cost[i][parent[i]])) #统计最小生成树的总权值 minCost = minCost + cost[i][parent[i]]; print("总权值为:%d"%(minCost)) #根据用户提供了图的信息(存储在 cost 列表中),寻找最小生成树 def find_MST(cost): #key 列表用于记录 B 类顶点到 A 类顶点的权值 #parent 列表用于记录最小生成树中各个顶点父节点的位置,便于最终生成最小生成树 #visited 列表用于记录各个顶点属于 A 类还是 B 类 parent = [-1]*V key = [float('inf')]*V visited = [False]*V # 选择 key 列表中第一个顶点,开始寻找最小生成树 key[0] = 0 parent[0]= -1 # 对于 V 个顶点的图,最需选择 V-1 条路径,即可构成最小生成树 for x in range(V-1): # 从 key 列表中找到权值最小的顶点所在的位置 u = min_Key(key,visited) visited[u] = True # 由于新顶点加入 A 类,因此需要更新 key 列表中的数据 for v in range(V): # 如果类 B 中存在到下标为 u 的顶点的权值比 key 列表中记录的权值还小,表明新顶点的加入,使得类 B 到类 A 顶点的权值有了更好的选择 if cost[u][v] !=0 and visited[v] == False and cost[u][v] < key[v]: # 更新 parent 列表记录的各个顶点父节点的信息 parent[v] = u # 更新 key 列表 key[v] = cost[u][v] # 根据 parent 记录的各个顶点父节点的信息,输出寻找到的最小生成树 print_MST(parent,cost); find_MST(cost)
图 1 连通网中的顶点 A、B、C、D、S、T 分别用 1~6 的数字表示,上面程序的运行结果均为:
输入图(顶点到顶点的路径和权值):
1 5 7
1 3 3
5 3 8
1 2 6
2 3 4
2 4 2
3 4 3
2 6 5
4 6 2
-1 -1
最小生成树为:
4 - 2 wight:2
1 - 3 wight:3
3 - 4 wight:3
1 - 5 wight:7
4 - 6 wight:2
总权值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