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枯槁的近义词(47个)

共找到 47 个枯槁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枯萎([kū wěi]):形容植物失去水分,变得干瘪无生气,也可比喻人或事物失去活力。
  2. 干枯([gān kū]):指物体或植物因缺水而变得干燥无生命力,常用来形容树木或肌肤的状态。
  3. 萎缩([wěi suō]):指事物或身体部位因失去活力而缩小、衰退,也可形容精神或力量的减弱。
  4. 干瘪([gān biě]):形容物体因干燥而失去水分,变得扁平无弹性,也可形容人面容憔悴。
  5.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因劳累或忧愁而面容消瘦、精神不振。
  6. 萎靡([wěi mí]):指精神或状态低落,缺乏生气,也可形容植物的衰败。
  7. 衰败([shuāi bài]):指事物或人逐渐失去原有的力量或繁荣,走向没落。
  8. 衰弱([shuāi ruò]):形容身体或力量变得虚弱,缺乏活力。
  9. 瘦削([shòu xuē]):形容人面容或身体消瘦,骨骼突出,缺乏丰满感。
  10. 苍老([cāng lǎo]):形容人外貌或状态显得衰老,失去青春活力。
  11. 老朽([lǎo xiǔ]):指人年老体衰,精力不足,也可比喻事物陈旧不堪。
  12. 衰老([shuāi lǎo]):指人或生物因年龄增长而体力、精神逐渐减退。
  13. 羸弱([léi ruò]):形容身体非常虚弱,缺乏力量,常指人或动物。
  14. 瘦弱([shòu ruò]):形容人或动物身体单薄,力量不足,显得虚弱。
  15. 虚弱([xū ruò]):指身体或精神状态不佳,缺乏力量和活力。
  16. 疲惫([pí bèi]):形容人因劳累而感到筋疲力尽,精神不振。
  17. 疲乏([pí fá]):指身体或精神感到疲倦,缺乏精力。
  18.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因劳累或忧愁而面容消瘦、精神不振。
  19. 消瘦([xiāo shòu]):指人身体逐渐变瘦,常因疾病或忧虑导致。
  20. 干瘦([gān shòu]):形容人身体瘦削,缺乏水分和丰满感。
  21. 枯干([kū gān]):指植物或物体因缺水而变得干燥僵硬,失去生命力。
  22. 枯黄([kū huáng]):形容植物或头发因失去水分而呈现黄色,显得无生气。
  23. 焦黄([jiāo huáng]):指因干燥或高温而变成焦黄色,常用来形容植物或面容。
  24. 枯瘦([kū shòu]):形容人或事物显得干瘪瘦削,缺乏活力和水分。
  25. 枯竭([kū jié]):指资源或精力完全耗尽,变得空虚无存。
  26. 衰退([shuāi tuì]):指事物或人的状态逐渐变差,失去原有的力量或地位。
  27. 没落([mò luò]):形容人或事物从繁荣走向衰败,失去原有的光彩。
  28. 颓废([tuí fèi]):指精神或状态低迷,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
  29. 颓唐([tuí táng]):形容人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失去斗志。
  30. 颓丧([tuí sàng]):指人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显得沮丧无力。
  31. 萧条([xiāo tiáo]):形容景象冷清、凄凉,也可指经济或事业的不景气。
  32. 凋零([diāo líng]):指植物因寒冷或缺乏养分而枯萎,也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
  33. 凋敝([diāo bì]):形容事物或社会因衰败而破败不堪,失去生机。
  34. 枯索([kū suǒ]):形容事物显得干瘪无趣,缺乏吸引力或活力。
  35. 枯寂([kū jì]):指环境或心境显得冷清孤寂,缺乏生气。
  36. 枯淡([kū dàn]):形容事物或风格显得单调无味,缺乏鲜活感。
  37. 枯滞([kū zhì]):指事物或思维显得呆板僵硬,缺乏流动性和活力。
  38. 枯冷([kū lěng]):形容气氛或情感显得冷漠无情,缺乏温暖。
  39. 枯硬([kū yìng]):指物体或风格显得僵硬无弹性,缺乏柔和感。
  40. 枯败([kū bài]):形容植物或事物因失去生命力而走向衰败。
  41. 枯腐([kū fǔ]):指物体因干燥或老化而腐烂,失去原有功能。
  42. 枯瘠([kū jí]):形容土地或事物显得贫瘠干瘪,缺乏养分或活力。
  43. 枯涸([kū hé]):指水源或资源完全干涸,变得空无一物。
  44. 枯槁憔悴([kū gǎo qiáo cuì]):形容人面容和精神状态极度消瘦疲惫,毫无生气。
  45. 形容枯瘦([xíng róng kū shòu]):用来描述人外貌极度瘦削,显得缺乏活力。
  46. 骨瘦如柴([gǔ shòu rú chái]):形容人瘦得只剩骨头,毫无丰满感,非常虚弱。
  47. 面黄肌瘦([miàn huáng jī shòu]):形容人面容蜡黄,身体消瘦,显得病态或疲惫。

枯槁的详细解释

枯槁(kū gǎo)原指草木因失去水分而干枯萎败的状态。这个词语最早见于《楚辞·渔父》,描写屈原被放逐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形象,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失去生机活力的状态。

 

从字形来看,枯槁二字都带有木字旁,本义都与植物相关。枯指树木失去生命力,槁则强调干瘪萎缩的状态。二字组合后,既保留了植物枯萎的本义,又发展出形容人憔悴消瘦的引申义。

 

在现代汉语中,枯槁多用于文学描写,带有较强的形象感和感情色彩。既可以形容面容憔悴的老人,也可以比喻失去生气的景物,甚至能描述思想或文风的干瘪乏味。这个词语往往带有惋惜、悲凉的意味,暗示着曾经鲜活的事物走向衰败的过程。

枯槁的出处

枯槁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