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工程是什么,Pandas实现特征工程(附带实例)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中,特征工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它涉及创建新的特征,从原始数据中提取信息,以便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并做出准确的预测或分类。
特征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
想象一下,你有一张充满数字的照片,这些数字就是数据的“维度”。PCA 就像是一个照相机的镜头,它可以旋转角度,捕捉到最能代表照片特点的那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第一主成分”。它能够捕获数据中最大方差的方向,即数据变化最大的方向。
在 PCA 中,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选择原始特征中的一个子集,而是重新构造出一组全新的、互相正交(即相互独立)的特征,这些特征被称为主成分。正交性确保了这些新特征之间没有冗余信息,每个主成分都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来的独特信息。
通常,PCA 会尽量保留数据中方差较大的部分,因为方差可以看作数据分布的宽度,方差越大,数据分布越广,包含的信息也就越多。通过保留前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PCA 可以在牺牲最少信息量的前提下,将数据从高维降至低维。
主成分分析就像是用一个滤镜来优化你的照片,只保留最精华的部分,去掉那些不重要的杂乱背景,使得图片更加清晰和突出重点。
想象一下,你有一组数据点,这些数据点来自两个不同的类别,比如苹果和橙子。这些数据点有很多特征,比如颜色、大小、重量等。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佳的方向,通过这个方向最容易区分苹果和橙子。
线性判别分析的工作原理如下:
线性判别分析就是找到一个能够最好地区分不同类别的方向,通过这个方向可以简化数据,同时保留最重要的区分信息。这种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人脸识别、生物信息学和市场营销等。
特征工程是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好的特征工程可以事半功倍,帮助你构建更准确、更高效的模型。初学者应该重视特征工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首先导入 Pandas 库,然后创建一个数据集。接着对数据进行特征工程,包括特征选择、特征提取和特征缩放。代码如下:
特征工程概述
特征工程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选择、修改和构建新的特征的过程,以便提高模型的性能。这个过程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特征转换和降维等。其重要性在于:- 提高模型性能: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 减少过拟合:通过降维和正则化技术,可以减少过拟合的风险;
- 提高训练速度:通过减少特征数量,可以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
特征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
- 数据清洗: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 特征选择:从原始特征中选择最相关的特征,可以使用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
- 特征转换:将原始特征转换为更有意义的形式,例如对数变换、归一化、标准化等;
- 特征构造:创建新的特征,以捕捉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例如文本数据的词频统计、时间序列数据的滞后特征等;
- 降维: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等方法减少特征数量,降低模型复杂度。
1) 主成分分析
主成为分析(PCA)是一种数据降维技术,它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变换找到数据中最重要的特征,也就是主成分,以减少数据的复杂性,同时保留大部分信息。想象一下,你有一张充满数字的照片,这些数字就是数据的“维度”。PCA 就像是一个照相机的镜头,它可以旋转角度,捕捉到最能代表照片特点的那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第一主成分”。它能够捕获数据中最大方差的方向,即数据变化最大的方向。
在 PCA 中,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选择原始特征中的一个子集,而是重新构造出一组全新的、互相正交(即相互独立)的特征,这些特征被称为主成分。正交性确保了这些新特征之间没有冗余信息,每个主成分都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来的独特信息。
通常,PCA 会尽量保留数据中方差较大的部分,因为方差可以看作数据分布的宽度,方差越大,数据分布越广,包含的信息也就越多。通过保留前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PCA 可以在牺牲最少信息量的前提下,将数据从高维降至低维。
主成分分析就像是用一个滤镜来优化你的照片,只保留最精华的部分,去掉那些不重要的杂乱背景,使得图片更加清晰和突出重点。
2) 线性判别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它用于找到能够最大化不同类别数据之间差异的方向。这种方法在机器学习和统计中被广泛用于降维和分类。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通俗地解释线性判别分析。想象一下,你有一组数据点,这些数据点来自两个不同的类别,比如苹果和橙子。这些数据点有很多特征,比如颜色、大小、重量等。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佳的方向,通过这个方向最容易区分苹果和橙子。
线性判别分析的工作原理如下:
- 计算每个类别的均值:计算苹果和橙子各自的平均值。均值是所有苹果或橙子特征的平均值;
- 计算类内散度:查看每个类别内部的分散程度。苹果之间和橙子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我们想要了解这些差异有多大;
- 计算类间散度:计算苹果和橙子之间的差异。我们想要最大化这个差异,这样在新的方向上,苹果和橙子就会分开得更远;
- 寻找最佳方向:寻找一个方向,这个方向能够同时最大化类间散度和最小化类内散度。在这个方向上,苹果和橙子尽可能分开,而且每个类别内部的点尽可能紧凑。找到这个最佳方向后,我们可以将原始数据投影到这个方向上。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组新的数据,这些数据只有一维,但是仍然能够很好地区分苹果和橙子。这个一维数据就可以用来训练一个简单的分类器,比如一条直线,来区分苹果和橙子。
线性判别分析就是找到一个能够最好地区分不同类别的方向,通过这个方向可以简化数据,同时保留最重要的区分信息。这种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人脸识别、生物信息学和市场营销等。
特征工程是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好的特征工程可以事半功倍,帮助你构建更准确、更高效的模型。初学者应该重视特征工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用Pandas实现特征工程
接下来通过一个示例来介绍如何使用 Pandas 对数据进行特征选择、特征提取和特征缩放等操作。首先导入 Pandas 库,然后创建一个数据集。接着对数据进行特征工程,包括特征选择、特征提取和特征缩放。代码如下: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创建数据集 data = pd.DataFrame({'A': [1, 2, 3], 'B': [4, 5, 6], 'C': [7, 8, 9]}) # 特征选择(以相关系数为例) correlations = data.corr().abs() features = correlations[correlations['C'] > 0.5].index.tolist() # 特征提取(以PCA为例)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pca = PCA(n_components=2) data_pca = pca.fit_transform(data) # 特征缩放 scaler = StandardScaler() data_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data) # 显示处理后的数据 print("特征选择结果:", features) print("特征提取结果:", data_pca) print("特征缩放结果:", data_scaled)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特征选择结果:['A', 'B'] 特征提取结果: [[-1.73205081 0. 0. ] [ 0. 0. 0. ] [ 1.73205081 0. 0. ]] 特征缩放结果: [[-1.34164079 -1.34164079 -1.34164079] [-0.4472136 0.4472136 -0.4472136 ] [ 1.34164079 1.34164079 1.34164079]]上述代码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步骤:
- 创建数据集:使用Pandas库创建一个DataFrame,包含三列数据'A', 'B', 'C';
- 特征选择:计算各列之间的相关系数,然后选择与 'C' 列相关系数大于 0.5 的列作为特征;
- 特征提取:使用 PCA(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将数据的维度从 3 降到 2;
- 特征缩放:使用 StandardScaler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每一列的数据都符合标准正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