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笔记 > Linux笔记 阅读:1

Linux dd备份命令用法详解(附带实例)

dd 命令主要用来进行数据备份,并且可以在备份的过程中进行格式转换。其实,dd 命令可以把源数据复制成目标数据,而且不管源数据是文件、分区、磁盘还是光盘,都可以进行数据备份,dd 命令的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输入文件" of="输出文件" bs="数据块" count="数量"
参数:
标志有以下这些:

标志 描述
ascii 由 EBCDIC 码转换至 ASCII
ebcdic 由 ASCII 码转换至 EBCDIC 码
ibm 由 ASCII 码转换至替换的 EBCDIC 码
block 将结束字符块里的换行替换成等长的空格
unblock 将 cbs 大小的块中尾部的空格替换为一个换行符
lcase 将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字符
notrunc 不截断输出文件
ucase 将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字符
swab 交换每一对输入数据字节
noerror 读取数据发生错误后仍然继续
sync 将每个输入数据块以 NUL 字符填满至 ibs 的大小;当配合 block 或 unblock 时,会以空格代替 NUL 字符填充

下面举几个例子。如果只想备份文件,那么使用 dd 命令就非常简单了,具体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etc/httpd/conf/httpd.conf of=/tmp/httpd.bak
记录了 22+1 的读入
记录了 222+1 的写出
11753 字节(12 KB)已复制,0.000091036 秒,12.9 MB/秒
#如果要备份文件,那么 dd 命令和 cp 命令非常类似
[root@localhost ~]# ll -h /tmp/httpd.bak
-rw-r--r--. 1 root root root 12K  3 月 19 16:43 /tmp/httpd.bak
#查看一下生成的备份文件的大小

dd 命令还可以用来直接备份某个分区。当然,可以把分区备份成一个备份文件,也可以直接备份成另一个新的分区。先来看看如何把分区备份成文件,具体如下:
[root@localhost ~]# df -h /boot/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1   295M    186M    110M    63% /boot
#查看一下/boot/分区容量,我们准备备份/boot/分区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a1 of=/tmp/boot.bak
#备份/boot分区
[root@localhost ~]# ll -h /tmp/boot.bak
-rw-r--r--. 1 root root root 300M  3 月 19 16:45 /tmp/boot.bak
#查看生成的备份文件,dd 命令是逐字节备份,不区分已写数据,还是空白空间
#因此备份之后的文件是 300MB,就是/boot分区的大小

#如果需要恢复,就执行以下命令
[root@localhost ~]# dd if=/tmp/boot.bak of=/dev/sda1

如果想要把分区直接备份成另一个分区,就需要生成一个新的分区,这个分区不能比源分区小,只能和源分区大小一致或比它大,具体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a1 of=/dev/sdb1
#如果需要恢复,那么把输入项和输出项反过来写即可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b1 of=/dev/sda1

既然可以备份分区,当然也可以整盘备份,具体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a of=/dev/sdb
#把磁盘 a 备份到磁盘 b 上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a of=/tmp/disk.bak
#把磁盘 a 备份成文件 disk.bak

#备份恢复
#如果要备份到另一块硬盘上,那么当源硬盘数据损坏时,只需用备份硬盘替换源硬盘即可
#如果要备份成文件,那么在恢复时需要把备份数据复制到其他 Linux 服务器中,然后把新硬盘安装到这台 Linux 服务器上,再把磁盘备份数据复制到新硬盘中
[root@localhost ~]# dd if=/tmp/disk.bak of=/dev/sdb
#把磁盘 a 备份到磁盘 b 上

需要注意的是,dd 命令是逐字节备份的,就算是空白分区也会备份,因此使用 dd 命令非常浪费时间。而当前我们的硬盘已经是按照 TB 为单位来计算的了,如果真要整盘备份,那么耗费的时间会非常长,长到无法接受。笔者曾经做过实验,使用目前主流 1U 服务器(价格在 1.5 万元左右),使用 dd 命令备份整个硬盘,速度大约是 50GB/ 小时。这样的速度对大硬盘备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现在很少会使用dd命令备份整块硬盘。

虽然目前软盘使用得非常少,不过如果需要进行软盘复制,就要利用 dd 命令,具体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dev/fd0 of=/tmp/fd.bak
#在 Linux 系统中软盘的设备文件名是/dev/fd0
#这条命令先把软盘中的数据保存为临时数据文件

[root@localhost ~]# dd if=/tmp/fd.bak of=/dev/fd0
#然后更换新的软盘,把数据备份复制到新软盘中,就实现了软盘的复制

如果需要备份的是光盘,那么可以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dd 命令来制作光盘的 ISO 镜像,具体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dev/cdrom of=/tmp/cd.iso
#把光盘中所有的数据制作成 ISO 镜像

[root@localhost ~]# mkdir /mnt/cd
#建立一个新的挂载点
[root@localhost ~# mount -o loop /tmp/cd.iso /mnt/cd
#挂载入 ISO 文件到挂载点

我们有时需要制作指定大小的文件,例如,在增加swap分区时,就需要建立指定大小的文件,这时也使用 dd 命令,具体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dev/zero of=/tmp/testfile bs=1M count=10
#数据输入项是/dev/zero,会向目标文件中不停地写入二进制的 0
#指定数据块大小是 1MB
#指定生成 10 个数据块,也就是定义输出的文件大小为 10MB

[root@localhost ~]# ll -h /tmp/testfile
-rw-r--r--. 1 root root 10M 3 月 19 16:47 /tmp/testfile
#生成的 testfile 文件的大小刚好是 10MB
dd 命令在进行整盘复制时,可实现类似于 GHOST 工具的功能,不过通过 dd 命令复制出来的硬盘数据要比 GHOST 复制出来的硬盘数据稳定得多。虽然 dd 命令功能强大,但也具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在复制时需要把空白空间也进行复制,需要的时间较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