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凋零的近义词(37个)

共找到 37 个凋零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枯萎([kū wěi]):植物因失去水分或生命力而干枯、萎缩,常用来形容花草树木的衰败状态。
  2. 萎缩([wěi suō]):指事物因失去活力或条件支持而缩小、衰退,可以形容植物或抽象事物的衰落。
  3. 衰败([shuāi bài]):指事物由盛转衰,失去原有的繁荣或活力,常用于形容景象或组织的没落。
  4. 衰落([shuāi luò]):指事物逐渐失去兴旺的状态,走向低迷或没落,常用于描述景象或势力的减弱。
  5. 没落([mò luò]):指事物失去原有的地位或繁荣,走向衰退,常用于形容家族、势力或文化的衰微。
  6. 萧条([xiāo tiáo]):指景象冷清、缺乏生气,或经济、事业等方面不景气,呈现出低迷的状态。
  7. 冷落([lěng luò]):指事物或人被忽视,缺乏关注或热闹,显得孤寂或不被重视。
  8. 荒凉([huāng liáng]):指环境或景象空旷、冷清,缺乏生机,常用来形容无人问津的地方或情景。
  9. 凄凉([qī liáng]):指景象或心情显得悲伤、孤寂,缺乏温暖或活力,常带有情感色彩。
  10. 破败([pò bài]):指事物损坏、衰退,失去原有的完整或繁荣,常用来形容建筑或环境的衰颓。
  11. 颓废([tuí fèi]):指精神、状态或事物走向低迷、堕落,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常用于形容人或文化。
  12. 颓败([tuí bài]):指事物或状态走向衰退、失败,失去原有的生气或力量,常用于形容整体景象。
  13. 衰退([shuāi tuì]):指事物的发展势头减弱,逐渐走向低谷,常用于描述经济、势力或生命力的减弱。
  14. 衰微([shuāi wēi]):指力量、地位或影响逐渐减小,走向微弱,常用于形容势力或文化的没落。
  15. 零落([líng luò]):指事物分散、衰败,失去原有的整齐或繁荣,常用来形容花叶飘落或人生的失意。
  16. 枯干([kū gān]):指植物因缺水或失去生命力而变得干枯,常用来形容树木或草本的衰败状态。
  17. 枯槁([kū gǎo]):指植物或人体因缺乏水分或活力而干枯、憔悴,常带有一种衰老或无生机的感觉。
  18. 干枯([gān kū]):指植物或事物因失去水分或生命力而变得干燥、枯萎,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象。
  19. 萎靡([wěi mí]):指精神或状态低落,缺乏活力或斗志,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颓唐样子。
  20. 萧瑟([xiāo sè]):指景象冷清、凄凉,常用来形容秋冬的自然风光或孤寂的氛围。
  21. 落寞([luò mò]):指心情或景象显得孤单、寂寞,缺乏热闹或关注,常带有一种失落的情感。
  22. 黯淡([àn dàn]):指光线、色彩或前景变得不鲜明,失去原有的明亮或希望,常用于形容景象或未来。
  23. 惨淡([cǎn dàn]):指景象或情况显得凄惨、冷清,缺乏生气或希望,常用来形容不景气的状态。
  24. 寥落([liáo luò]):指事物稀疏、冷清,缺乏热闹或生气,常用来形容景象或人心的孤寂。
  25. 枯涩([kū sè]):指事物干枯、缺乏生气或润泽,常用来形容植物或文风的干瘪无活力。
  26. 枯瘦([kū shòu]):指形体或事物干枯、瘦弱,缺乏丰满或生命力,常用来形容植物或人的外形。
  27. 衰竭([shuāi jié]):指力量或资源耗尽,走向枯竭或衰弱,常用于形容体力或自然资源的耗尽。
  28. 枯涸([kū hé]):指水源或资源干涸,失去原有的充沛或活力,常用来形容河流或灵感的枯竭。
  29. 颓唐([tuí táng]):指精神或状态低落、沮丧,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姿态。
  30. 颓丧([tuí sàng]):指情绪或状态低迷、失落,失去原有的斗志或活力,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面貌。
  31. 枯败([kū bài]):指植物或事物因失去生命力而走向衰败、干枯,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象的没落。
  32. 衰残([shuāi cán]):指事物或生命走向衰弱、残破,失去原有的完整或活力,常用来形容晚景。
  33. 荒废([huāng fèi]):指事物因长期无人管理而变得荒凉、废弃,常用来形容土地或事业的衰退。
  34. 枯朽([kū xiǔ]):指木材或事物因时间久远而干枯、腐朽,失去原有的坚韧或价值。
  35. 枯瘠([kū jí]):指土地或植物干枯、贫瘠,缺乏水分或养分,常用来形容自然环境的恶劣。
  36. 没落不堪([mò luò bù kān]):指事物或势力衰退到令人不堪忍受的地步,常用来形容极度的衰败状态。
  37. 日渐衰微([rì jiàn shuāi wēi]):指事物或力量一天天走向衰弱,逐渐失去原有的影响或地位。

凋零的详细解释

凋零(diāo líng)原指草木枯萎衰败的自然现象,常用于描述植物因季节变化或失去生命力而逐渐干枯的过程。这个词语蕴含着生命消逝的意象,往往带有凄凉萧瑟的审美感受,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渲染秋冬季的寂寥氛围。

 

随着语言发展,凋零的语义逐渐扩展到人文领域。可以形容繁华景象的衰败没落,比如城市繁华的凋零;也能比喻人才或文化的逐渐消失,如传统技艺的凋零。这种用法赋予了词语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从构词角度看,凋零由凋和零两个单字组成。凋表示枯萎,零暗示散落,组合后既描绘了形态的衰败,又暗含了消散的动感。这种双字叠加的表意方式,是汉语词汇独特的魅力所在。

凋零的出处

凋零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