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畏惧的近义词(57个)

共找到 57 个畏惧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害怕([hài pà]):指对某事物或情境感到不安和恐惧,常用于日常表达中描述胆怯的情绪。
  2. 恐惧([kǒng jù]):形容内心对危险或未知事物产生的强烈不安和害怕的情感。
  3. 恐慌([kǒng huāng]):指因突发事件或压力而产生的极度不安和混乱的情绪状态。
  4. 胆怯([dǎn qiè]):描述一个人缺乏勇气,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表现出的退缩心理。
  5. 胆寒([dǎn hán]):形容内心因害怕或震惊而感到寒冷,常用于形容极度的惊恐。
  6. 惊恐([jīng kǒng]):指因突然的刺激或危险而产生的强烈不安和害怕的情绪。
  7. 惊慌([jīng huāng]):形容因意外或突发状况而感到手足无措和内心不安。
  8. 惶恐([huáng kǒng]):指因不安或担心而表现出的紧张和害怕心理,常带有敬畏之意。
  9. 忐忑([tǎn tè]):形容内心不安定,常常因为担忧或紧张而感到心神不宁。
  10. 不安([bù ān]):指内心缺乏平静,常常因为担忧或害怕而感到烦躁。
  11. 紧张([jǐn zhāng]):描述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内心产生的紧迫感和不安情绪。
  12. 担忧([dān yōu]):指对未来或某事的结果感到不安和挂念,常伴有轻微的害怕心理。
  13. 忧虑([yōu lǜ]):形容对某事或某人未来的发展感到不安和担心。
  14. 心慌([xīn huāng]):指内心因紧张或害怕而感到混乱和不安,常伴有心跳加速的感觉。
  15. 心悸([xīn jì]):形容因紧张或惊吓而导致心跳加快,内心不安的状态。
  16. 骇怕([hài pà]):指因震惊或意外而产生的强烈害怕情绪,常用于书面语。
  17. 惧怕([jù pà]):指对某事物或情境感到害怕和退缩,常带有回避的心理。
  18. 战栗([zhàn lì]):形容因极度害怕或寒冷而身体发抖,内心充满不安。
  19. 颤抖([chàn dǒu]):指因紧张或害怕而身体不由自主地抖动,表现内心的不安。
  20. 惊惧([jīng jù]):形容因突然的刺激或危险而感到极度不安和害怕。
  21. 惶惶([huáng huáng]):指内心充满不安和紧张,常常因为未知而感到害怕。
  22. 惴惴([zhuì zhuì]):形容内心不安和担忧,常因害怕失败或后果而感到紧张。
  23. 骇然([hài rán]):指因震惊或意外事件而感到害怕和不安,常用于描述突然的情绪变化。
  24. 心惊([xīn jīng]):形容内心因意外或危险而感到震惊和不安。
  25. 胆战([dǎn zhàn]):指因极度害怕而内心颤抖,常用于形容面对巨大压力时的情绪。
  26. 惶然([huáng rán]):形容因不安或意外而感到紧张和害怕,常带有迷茫的情绪。
  27. 心虚([xīn xū]):指内心因缺乏信心或害怕被揭穿而感到不安。
  28. 发怵([fā chù]):形容对某事物或情境感到害怕和不安,常用于口语表达。
  29. 忌惮([jì dàn]):指因害怕或顾虑而不敢轻易行动,常带有敬畏或谨慎的心理。
  30. 顾忌([gù jì]):指因担心后果或害怕得罪他人而有所顾虑和不安。
  31. 惊惶([jīng huáng]):形容因突发情况而感到手足无措和内心不安。
  32. 心寒([xīn hán]):指因失望或害怕而感到内心冰冷,常带有情感上的失落。
  33. 发憷([fā chù]):口语中常用,指对某事感到害怕或不敢面对。
  34. 惊骇([jīng hài]):指因意外或可怕的事情而感到震惊和不安。
  35. 恐畏([kǒng wèi]):形容对某事物感到害怕和敬畏,常用于较为正式的语境。
  36. 畏缩([wèi suō]):指因害怕或缺乏勇气而退缩,常用于描述胆小的行为。
  37. 畏葸([wèi xǐ]):形容因胆怯而退缩或不敢前进,常用于书面语。
  38. 畏避([wèi bì]):指因害怕而有意回避或躲避某事物或情境。
  39. 惊怕([jīng pà]):形容因突然的刺激而感到害怕和不安。
  40. 心怯([xīn qiè]):指内心因缺乏勇气而感到害怕和退缩。
  41. 胆小([dǎn xiǎo]):形容一个人缺乏胆量,容易对事物产生害怕心理。
  42. 心悬([xīn xuán]):指内心因担忧或害怕而悬着,无法平静下来。
  43. 惶惧([huáng jù]):形容内心充满不安和害怕,常带有敬畏或紧张的情绪。
  44. 畏惮([wèi dàn]):指因害怕或顾虑而不敢轻易行动,常用于描述谨慎心理。
  45. 惊颤([jīng chàn]):形容因震惊或害怕而身体颤抖,内心充满不安。
  46. 心惧([xīn jù]):指内心对某事物感到害怕和不安,常用于书面表达。
  47. 胆虚([dǎn xū]):形容因缺乏勇气而内心不安,容易产生退缩情绪。
  48. 惊悸([jīng jì]):指因突然的刺激而感到心跳加速和内心不安。
  49. 惴惧([zhuì jù]):形容内心因不安和害怕而感到紧张,常用于书面语。
  50. 畏恐([wèi kǒng]):指对某事物感到害怕和不安,常带有谨慎或退缩的心理。
  51. 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形容极度害怕,内心充满不安和恐惧,常用于形容面对重大危险时的情绪。
  52.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指因极度害怕而内心颤抖,无法平静,常用于描述紧张的情绪。
  53.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形容内心充满紧张和不安,常常因为未知或压力而感到害怕。
  54. 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指内心因担忧或紧张而无法平静,常伴有害怕的情绪。
  55. 提心吊胆([tí xīn diào dǎn]):形容因担心或害怕而内心悬着,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56.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指因极度不安而感到心跳加速,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
  57. 惴惴不安([zhuì zhuì bù ān]):形容内心因担忧或害怕而无法平静,常伴有紧张情绪。

畏惧的详细解释

畏惧(wèi j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指面对某种事物或情境时产生的害怕、不安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往往伴随着紧张、退缩等行为表现,是人类自我保护机制的重要体现。

 

从心理层面来看,畏惧源于对未知或潜在危险的警觉。当人们遇到超出认知范围的事物,或是预感到可能带来伤害的情况时,畏惧感便会自然产生。适度的畏惧能够帮助人们规避风险,但过度的畏惧则可能导致逃避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畏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人对黑暗感到畏惧,有人对社交场合产生畏惧,还有人会对特定的动物或现象表现出畏惧。这些反应既与个人经历有关,也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畏惧与恐惧有所不同。畏惧通常指较为持久的心理状态,而恐惧更多是面对即时威胁时的强烈反应。理解畏惧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实现心理成长。

畏惧的出处

畏惧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