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反抗的近义词(35个)

共找到 35 个反抗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抵抗([dǐ kàng]):指用力量或行动来阻止外来的压力或侵犯,常用于形容对抗敌对势力或不良影响。
  2. 对抗([duì kàng]):指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常用于描述竞争或冲突的状态。
  3. 抵制([dǐ zhì]):指通过拒绝或反对来阻止某事发生,常用于抵挡不合理的要求或行为。
  4. 反叛([fǎn pàn]):指背离原有忠诚或服从关系,采取对立行动,常用于描述对权威的挑战。
  5. 违抗([wéi kàng]):指不服从命令或规则,公然表示反对,多用于个人对指令的拒绝。
  6. 拒抗([jù kàng]):指以坚定的态度拒绝并对抗,通常是对不合理要求的回应。
  7. 抗争([kàng zhēng]):指为争取权益或正义而进行的斗争,常带有坚持和努力的含义。
  8. 反击([fǎn jī]):指在受到攻击或压迫后进行回击,带有主动反应的意味。
  9. 抵御([dǐ yù]):指防御外来的侵袭或威胁,常用于保护自身安全或利益。
  10. 叛逆([pàn nì]):指不服从传统或权威,常带有挑战既有规则的特性,多用于形容个体行为。
  11. 抗拒([kàng jù]):指强烈反对或不接受某事物,常用于心理或行动上的排斥。
  12. 背叛([bèi pàn]):指违背信任或忠诚,站在对立面,带有背离原有关系的含义。
  13. 起义([qǐ yì]):指群众或团体为推翻压迫而发起的有组织的行动,常用于历史事件中。
  14. 造反([zào fǎn]):指以武力或其他方式挑战现有统治或秩序,多带有激烈对抗的意味。
  15. 叛乱([pàn luàn]):指以武力或集体行动反对现有权威,常用于描述较大规模的冲突。
  16. 斗争([dòu zhēng]):指为达到某种目标或维护权益而进行的对抗或努力,范围较广。
  17. 反制([fǎn zhì]):指采取措施来制约或回应对方的行动,常用于策略性应对。
  18. 拒斥([jù chì]):指强烈拒绝并排斥某事物,常用于对不良影响或要求的回应。
  19. 抗衡([kàng héng]):指与对方力量相抗,保持平衡或对等,常用于竞争或对立关系中。
  20. 反攻([fǎn gōng]):指在防御后转为主动攻击,常用于军事或策略性行动中。
  21. 逆反([nì fǎn]):指与主流或预期相反的行为或态度,常用于心理或个人表现上。
  22. 不服([bù fú]):指不接受或不认同某种安排或结果,常带有情绪上的对立。
  23. 不屈([bù qū]):指在压力或困难面前不低头,表现出坚韧的态度。
  24. 抗命([kàng mìng]):指不服从上级的命令或指示,带有明确的拒绝意味。
  25. 违逆([wéi nì]):指不顺从或违背他人的意愿,常用于个人对规则的挑战。
  26. 反动([fǎn dòng]):指与进步或主流方向相反的行动或态度,常用于政治或社会语境。
  27. 反感([fǎn gǎn]):指对某事物产生厌恶或排斥的情绪,常用于心理层面的对立。
  28. 抵触([dǐ chù]):指在思想或行动上与某事物产生矛盾或冲突,常用于规则或政策方面。
  29. 叛变([pàn biàn]):指背离原有阵营或立场,投向对立一方,常用于忠诚的背弃。
  30. 不从([bù cóng]):指不顺从或不听从安排,常用于对指令或要求的拒绝。
  31. 起事([qǐ shì]):指发起行动以挑战现有秩序,常用于历史上的集体事件。
  32. 作乱([zuò luàn]):指制造混乱或破坏秩序的行为,常带有负面评价。
  33. 反目([fǎn mù]):指原本亲密的关系转为对立,常用于人际关系的变化。
  34. 起兵([qǐ bīng]):指发动武装力量进行挑战或斗争,多用于历史语境。
  35. 作对([zuò duì]):指故意与某人或某事对立,常用于个人行为中。

反抗的详细解释

反抗(fǎn kàng)指对压迫、控制或不合理现象采取对立行动的行为。这种对立可能表现为言语上的抵制,也可能是实际行动的对抗。人们通过反抗来表达不满,争取自由或改变现状。

 

从心理学角度看,反抗是人类面对威胁时的本能反应。当个体感到自主权受到侵犯时,会产生逆反心理,进而采取反抗行为。这种机制既存在于个人层面,也常见于群体活动中。

 

社会运动中,反抗往往成为推动变革的重要力量。历史上许多重大进步都源于人们对不公正制度的反抗。但需要注意的是,反抗的方式和程度需要理性把握,过度反抗可能导致冲突升级。

反抗的出处

反抗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