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蹒跚的造句(43个)

共有 43 个蹒跚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小孩蹒跚地学走路。
  2. 老人走路时有些蹒跚
  3. 受伤后他行动蹒跚
  4. 爷爷拄着拐杖蹒跚前行。
  5. 小猫蹒跚地走向妈妈。
  6. 冬日里,他蹒跚地过马路。
  7. 她疲惫得走路都有些蹒跚
  8. 雨后,老人蹒跚在湿滑的小路上。
  9. 父亲蹒跚地背着沉重的行李走进家门。
  10. 年幼的孩子蹒跚地追着气球跑。
  11. 驼背的老人蹒跚步入老旧的院门。
  12. 大雪封路,行人只能蹒跚而行。
  13. 小朋友蹒跚地走在公园的草地上。
  14. 他脚受伤了,只能慢慢蹒跚着前进。
  15. 深秋清晨,老人蹒跚地在小区散步。
  16. 那个伤员在同伴搀扶下,蹒跚走下山坡。
  17. 瘦弱的老人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回家。
  18. 夜色中,一个身影蹒跚地消失在巷口。
  19. 大风中,老人蹒跚着穿过空旷的马路。
  20. 蹒跚地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雨景发呆。
  21. 走廊上,一个蹒跚的身影缓慢地经过房门。
  22. 病人从病床上下来,蹒跚地走了几步又坐下了。
  23. 山路陡峭,小女孩蹒跚地紧紧拉着妈妈的手。
  24. 天已微亮,老人蹒跚地提着菜篮子走向菜市场。
  25. 大雪封路,他只能在厚厚的积雪里蹒跚前进。
  26. 手术后的爷爷蹒跚着一步步练习重新行走。
  27. 她失去了亲人,泪流满面地蹒跚走出医院大门。
  28. 手扶墙壁,他蹒跚地走进厨房,为家人准备早餐。
  29. 老人蹒跚地走在夕阳下的乡间小路,仿佛在追忆过去的时光。
  30. 初秋傍晚,瘦弱的老人蹒跚地走在河堤上,望着远方的落日。
  31. 大雨过后,爷爷蹒跚地挽起裤腿,慢慢地在泥泞的小路上前行。
  32. 伤员蹒跚地从废墟中走出来,脸上沾满了灰尘,却还带着顽强的微笑。
  33. 久病的奶奶蹒跚地在花园里走动,脚步很慢,但脸上却满是欣慰。
  34. 风雪中,他蹒跚地挪动着步子,坚决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35. 老奶奶颤巍巍、蹒跚地沿着狭窄的巷子走去,仿佛每一步都很艰难。
  36. 受伤的小鹿蹒跚地挣扎着站起来,抬头望向温暖的阳光。
  37. 走出医院,她蹒跚地走在长长的台阶上,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38. 地震后,老人蹒跚地走出了布满瓦砾的小院,眼中满是泪光和希望。
  39. 冬夜里,老人独自蹒跚地穿行在寂静的街头,只留下模糊的背影。
  40. 他拖着受伤的腿,蹒跚地走向母亲,紧紧地被母亲抱在怀中。
  41. 深夜的街头,一个蹒跚的老人慢慢地走着,似乎在寻找回家的路。
  42. 冰天雪地里,老人在儿孙陪伴下,蹒跚地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43. 春雨淅沥,妈妈搀扶着蹒跚的姥姥,缓缓走过青石板的小巷。

蹒跚的详细解释

蹒跚(pán shān)形容走路时脚步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通常用来描写老人、小孩或者腿脚不便的人行走时的姿态,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发展不顺利、步履维艰的状态。

 

这个词语带有明显的形象感,通过蹒跚二字就能让人联想到那种摇摇欲坠、小心翼翼前行的画面。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老人蹒跚的背影往往能营造出沧桑感,而描写孩童蹒跚学步则充满温馨。

 

从构词来看,蹒跚属于叠韵联绵词,两个字都带有足字旁,强调与行走相关的动作。这种构词方式让词语本身就具有形象性,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在使用时要注意,蹒跚通常带有中性或略带同情的感情色彩,不适合用来描写健步如飞的状态。它可以作谓语、定语或状语,比如老人蹒跚着走来、蹒跚的步伐等。

蹒跚的出处